“大思政課”善用之 “云端教學”長用之 ——我校舉辦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提升研討會
3月18日,值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3周年之際,由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主辦的“‘大思政課’善用之: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提升”教學研討會在“云端”召開。來自國內相關高校的專家學者、期刊雜志編輯、新聞媒體記者和青年學子共80余人參加會議,與會者共議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的路徑與成果,推進學習和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善用“大思政課”的講話精神。

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德育院(籌)黨支部書記、副院長宗愛東表示,上海未來的“大思政課”建設是全方位的。要圍繞必修課課堂,開展有組織的科研,進行有組織的教學,要發揮網絡平臺作用,協同各方力量建設好思政課。圍繞社會實踐,如何把社會實踐資源有效引入課堂,如何把我們的課堂教學有效地置身改革開放的偉大的現實的場景,需要一種制度的探索,東華大學此前積累了豐富經驗,希望再接再厲實現新的突破。
在第一階段交流發言中,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陳文杰教授、上海戲劇學院施華東老師、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孫曉艷教授、俞喆和劉盼紅老師分別圍繞“落實 318 講話精神,探索疫情下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方法”“關于藝術院校思政課教學改革創新的思考與實踐”“網絡教學的實踐與思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線教學應對探索”“關于線上教學及其相關問題的初步探索”等進行了交流。
第二階段交流發言時,淮南師范學院龐秀艷老師、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田鋒、李天星、王淑芳、陸未谷、張乂凡老師分別圍繞“科技創新賦能高校思政課建設高質量發展”“疫情期間思政課教學的若干反思”“多管齊下創新教學,提升線上教學質量”“化‘危機’為‘契機’,上好線上思政課”“發揮線上交流優勢,提升網課教學效果”“以史鑄魂:增強“四史”課程教學實效的三重維度”等作交流發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王巖教授、同濟大學陳大文教授,上海師范大學張志丹教授,淮南師范學院吳玉才教授、《解放日報》上觀新聞主編、高級記者王多高度評價了東華大學及參會高校緊扣形勢要求,化危機為契機,針對性探索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經驗方法的做法,特別是交流環節提供了富有價值的經驗和解決方案,具有很強的參考借鑒意義。同時,與會專家結合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前瞻性、引領性的思考。
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治東教授表示,本次研討會是在習近平總書記“3.18”重要講話三周年之際召開的,著眼“大思政課”善用之,以提升新時代高校思政課質量為目標。“大思政課”建設要遵循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八個相統一”的要求,“八個相統一”包含了教育主客體關系、課程性質定位、課程內容范圍、育人形式方法、教育實施路徑等要素。當前,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通過共同體平臺建設,正在形成高效的組織機制和協同效應。本次會議時間節點正,專家把脈精準,對思政課建設有積極的價值和意義。
本次會議由東華大學、淮南師范學院、上海戲劇學院、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上海電影藝術學院等五所高校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教學部聯合主辦,由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當代實踐研究基地、上海市高校思政理論課名師工作室(王治東工作室)協辦,獲得了《解放日報》《中國社會科學報》等主流媒體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