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干部師生對全國“兩會”召開反響熱烈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分別于3月4日和3月5日在北京召開。我校廣大干部師生通過電視、網絡、廣播、報紙等各種渠道積極收看、收聽“兩會”盛況,實時關注召開動態,深入學習會議精神,對全國“兩會”反響熱烈。
黨委書記劉承功說,全國“兩會”,萬眾矚目。在過去的2021年,我們隆重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十四五”實現良好開局,教育改革發展也邁出了新步伐。展望新的一年,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堅持黨對高校工作的全面領導,抓住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啟動的契機,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教育方針,更加突出培養一流人才、服務國家戰略需求、爭創世界一流的導向,更加注重提高教育質量、更加注重強化辦學特色、更加注重爭創一流水平,著力造就一流自立自強人才方陣,不斷完善一流自立自強創新體系,以培養時代新人和創造一流成果的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俞建勇說,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這個時代背景下召開的全國“兩會”,肩負新的歷史使命,瞄準新的目標任務,承載人民新的期盼。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全面回顧2021年全年經濟社會發展整體情況,提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和工作總體部署,向世界展示了一份人民滿意、世界矚目的中國“答卷”。特別是報告中提到“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發揮好國家實驗室和全國重點實驗室作用”“完善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加大對青年科研人員支持力度”等論述,為學校“十四五”時期教育事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作為“雙一流”建設高校,東華大學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心懷“國之大者”,努力踐行教育初心使命,以高水平學科建設統領學校事業高質量發展。面對新形勢、新目標、新要求,學校將更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刻領會“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入實施“十四五”發展規劃,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第二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機械工程學院機電智能裝備技術與系統教師團隊負責人孫以澤教授說,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展望開創未來新局面,今年全國“兩會”的召開意義非凡。作為高校教師,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兩會”精神特別是有關教育發展的精神,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心懷“國之大者”,立足人才培養和服務國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解決國家急需為己任,弘揚黃大年同志等優秀教師的高尚精神,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初心,堅持立德修身,潛心治學,開拓創新,將為學、為事、為人統一起來,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發展需求緊密聯系起來,當好“大先生”和學生成長的引路人,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不斷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外語學院副教授、公外研究生教研室黨支部書記張琦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同時,國際形象的打造對國家發展舉足輕重。隨著中國和外界互動日益增加,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既是中國與世界的互相溝通,也是中國走向世界大舞臺的過程。面對這一機遇和挑戰,提升我國國際傳播能力是中國發展內動力之一。身為高校外語教師,我們要持續深入學習了解國家大政方針,提升文化修養,培養大學生應用外語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能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讓世界認識一個更加開放多彩的中國。
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政課教師李天星說,2022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尤其在目前國際形勢急劇變化的特殊時期,今年“兩會”的召開意義非凡。穩定經濟、依法治國、鄉村振興、疫情防控、“雙減”政策等,成為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加快統籌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也備受關注。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要緊跟時代步伐,堅持與時俱進,創新教學形式,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有機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入腦入心。同時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兩會”精神,突出課程內容的思想性、理論性、親和力和針對性,發揮大學生思想引領者和價值塑造者的作用,培養勇擔時代重任的時代新人,從百年黨史中汲取奮斗力量,以更加昂揚的斗志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
學校掛職云南省鹽津縣黃草社區第一書記藍維春說,今年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全國“兩會”召開意義重大。如何走好新的“趕考路”?作為東華大學掛職鹽津的一名基層干部,我格外關注“兩會”有關鄉村振興內容。鄉村振興是繼脫貧攻堅之后又一項重大的民心工程和發展工程,我有幸投身到鄉村振興一線工作,也將帶領黃草社區不負黨和國家的囑托,不負學校的期望,緊抓鄉村振興建設機遇,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綠色產業發展項目,以“東華”所能補鹽津所需,擼起袖子加油干,一茬接著一茬干,著力把美麗黃草打造成“家富、村美、民樂、人和”的時代新村,爭分奪秒取得鄉村振興更大勝利。
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專職輔導員楊柳說,走過黨的百年華誕重大時刻,我們迎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在新的時代方位上舉行的全國“兩會”意義非凡。作為一名專職輔導員,我們要以實際行動把“兩會”精神落到工作實處,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切實肩負起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時代使命,在“大思政”格局下讓思政工作與時代同頻共振,始終做到胸懷“國之大者”,深刻理解“時代新人”的科學內涵,自覺將學校未來發展目標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創新工作思路方法,回應學生美好期待,為助力學校“雙一流”建設與“時代新人”培育貢獻力量,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研究生會執行主席、2020級碩士研究生王天增說,全國“兩會”對我們學生來說是一個集中關注國家、關注社會、關注自身發展的契機。學習了政府工作報告,我為過去一年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感到驕傲和自豪。作為一名新時代的大學生,深深感到祖國已經把接力棒傳遞到了新一代青年人手中,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殷切囑托,深刻認清自己肩頭的重任,堅定理想信念,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為,勇于開拓創新,不負強國使命,將青春汗水揮灑在祖國大地上,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學生會執行主席、2019級本科生張容嘉說,全國“兩會”是一堂鮮活生動的思政課,作為一名新時代青年,要時刻牢記黨和國家賦予青年一代的光榮使命,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勇擔歷史使命,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要努力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高自身綜合素質,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斗中,努力成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棟梁之才。
上海市松江區人大代表、致公黨東華大學委員會主委、先進低維材料中心副主任楊曙光教授說,今年全國“兩會”是黨的二十大召開前的最后一次全國代表會議,倍受矚目。去年,我當選新一屆上海市松江區人大代表,今年一月份正式履職參加區人大會議,提交了關于加強對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與松江產業融合的建議。通過區人大會議,更加深入了解區域發展,更加深刻體會了社會主義民主。作為區縣基層人大代表和民主黨派成員,我高度關注全國“兩會”動態,也將認真學習全國“兩會”精神,學習借鑒全國人大代表和全國政協委員的精彩議案提案,提高自身政治素養,提升地方人大履職水平,增強參政議政能力,為國家、社會作出更大貢獻。
黨委組織部部長林嶸說,全國“兩會”的勝利召開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我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和把高質量發展同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的治國理念和執政方略的堅定性與正確性。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們黨將召開二十大,這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作為一名組工干部,我們要深刻把握“穩中求進”發展總基調,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以學習貫徹落實《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為重點,持續深化黨的組織體系建設,縱深推進基層黨建質量提升,引導帶動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凝聚萬眾一心的偉力,激發踔厲奮發的干勁,全面提升黨建引領效能,推動基層黨建工作在新起點上實現新發展,開創東華“十四五”建設發展新局面。
人事處處長、黨委教師工作部部長、人才辦主任張耀鵬說,立足百年黨史新起點,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召開的“兩會”有著特殊意義。“三尺講臺系國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是民生期待的“國之大者”。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是基礎,教師思想政治和師德師風建設是首要工作,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的關鍵。我們要引領廣大教師將“傳道者”“筑夢人”“引路人”“大先生”的要求轉化為行動自覺,用高水平的人事人才工作助推教師成長發展,著力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教育事業內涵式發展貢獻力量,向著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闊步前行!
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丁彬說,全國“兩會”召開讓人倍感振奮,作為高校科技工作者,在為祖國取得舉世矚目成就深感驕傲的同時,也深感自身責任使命重大,要更加努力工作,為國家科技創新和科技強國戰略貢獻一份力量。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鼓勵自由探索,形成持續穩定投入機制,創造有利于基礎研究的良好科研生態。近年來國家實施多項舉措減輕科研人員負擔、簡化科研項目申報和經費使用流程、激發創新活力。這讓科研人員備受鼓舞,我們要更踏實工作,政治上更堅定、專業上更精進,在本職崗位上持續建功立業,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貢獻。
教務處處長楊旭東說,關注全國“兩會”,關注民生福祉。教育是民生更是國家戰略,高等教育與祖國共進,與時代同行,創造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基,教務處作為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的“前線”指揮部,扎扎實實提升本科教育人才培養質量,是我們最大的使命。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把立德樹人融入本科教育各環節,落實“四新”建設,加快推進一流本科建設,緊抓學科專業、課程、教材、教師四個基礎要素環節,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完善“五育并舉”育人體系,推進專業建設,加強教材建設,持續打造“金課、金專、金師”,推進各項工作落地落實見效,為學校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不懈努力。
學生就業服務中心主任嚴軍說,風和日麗,萬物勃發,億萬矚目的全國“兩會”在北京召開。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繼續做好“六穩”、“六保”工作,穩就業保民生防風險,強化就業優先政策,落實落細穩就業舉措。同時,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包括國內生產總值增長5.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等等,提振士氣、催人奮進。作為一名高校就業工作者,面對復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準確把握“穩中求進”就業工作總基調,堅持立德樹人統領就業育人,全力推進學生就業創業質量提升總目標,踔厲奮發,篤行不怠,書寫就業育人新篇章,促進畢業生多渠道、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創業,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發展規劃處處長張清華說,2022年是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的重要一年,也是黨的二十大召開之年。在新的關鍵節點召開全國“兩會”,任務重大,意義非凡。今年全國“兩會”放眼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從經濟發展全局和社會穩定大局出發,明確“重要一年”改革與發展目標任務。我們要深刻學習領會全國“兩會”精神,緊跟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察大勢、應變局、觀未來,及時將國家戰略決策融入學校“十四五”發展和新一輪“雙一流”建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更積極協同工作,共同推進“十四五”各項任務落實,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中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著力推進一流學科建設,為早日把我國建設成世界科技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貢獻新力量。
校團委書記沈潔說,全國“兩會”期間,高校如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成為代表委員關注的話題。作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名團干部,我們要以迎接和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為主線,結合慶祝建團100周年、迎接學校第十一次黨代會,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抓好黨的事業后繼有人這個根本大計,以高度歷史主動精神做好新時代共青團工作,堅持提升團的組織力、引領力和服務力,堅持從嚴治團、堅持深化改革,努力提升共青團工作在“大思政”格局中的貢獻度,推動廣大青少年以昂揚精神狀態跟黨走好新時代新征程,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