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觀新聞:刊發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深化對這些重點問題的研究》
【編者按】12月27日《上觀新聞》刊發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秦德君教授署名文章《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深化對這些重點問題的研究》。文章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其生命力亦在不斷實踐、發展和創新中。現將全文轉載如下:
全過程人民民主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其生命力亦在不斷實踐、發展和創新中。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動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發展型、實踐型民主。在面向2035遠景目標和本世紀中葉全面實現現代化的新征程上,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積極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健全全面、廣泛、有機銜接的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構建多樣、暢通、有序的民主渠道。為此,需要深化以下幾個重點問題的研究。
第一,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基礎研究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對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民主理論的創造性運用,是一種創新性民主建設思維。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一種國家制度,以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支撐。馬克思主義國家學說和民主理論廓清了國家權力的本質、來源以及國家與社會關系等問題上的重重迷霧,使人民回到主導國家權力應有的位置,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堅實理論基礎。
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要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溯源,從理論源頭上厘清發展脈絡,并分析時代發展特點。這不僅是推動全過程人民民主理論建設本身所需要的,也是新時代進一步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項基礎建設。
第二,深化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類型學研究
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人類民主的新形態,不僅需要從人民民主體系中來闡釋,還要從人類民主類型學上得到說明。因此,開展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類型學研究很有必要。
西方代議制民主主要以“選舉”體現公民權利,但這種民主有其天然缺陷,正如有美國政治學家指出的:“對個人或對公民集團來說,最重要的政治活動可能在兩次選舉之間的時期進行。”全過程人民民主彌補了西方民主的缺陷,實現了新的制度超越。講清楚這種超越,需要從制度形態、運行過程、民主方式、權利實現等方面來揭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性質、特點,形成更具說服力的深度闡發。
只有從制度學上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展開研究,揭示其內在原理,才能正確理解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國家制度上的一種創造,從而使這一新型民主制度在制度學上彰顯“真理的力量”和“邏輯的力量”。同時,通過對民主的歷史和類型的研析,有助于形成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學解釋體系。
第三,深化對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協商民主之間關系的研究
協商民主是“有事好商量”的制度化,是中國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之一。從中國政治發展的戰略全局看,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協商民主,是中國民主的兩大金字招牌。
對于全過程人民民主與全過程協商民主之間的關系,不能簡單界定為從屬關系或并行關系,需要對兩者內在特質、形成過程以及歷史根脈、結構形態、運行方式等開展深度研究,揭示兩者歷史內涵和現實運行的結構關系,形成相應知識體系。
第四,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家治理、地方治理重點領域的深化實踐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正處在一個關鍵階段,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家治理、地方治理中得到更好的貫徹落實,包括在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等基層社會各個領域通過具體抓手得到實踐深化,建立評估體系,促使全過程人民民主轉化為具體的治理方式、決策方式、工作方式、領導方式,提升治理能級和治理水準,事關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戰略全局,也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基點所在,對于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
尤其要在重點領域、重點方面推進實踐深化,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重點、發展渠道、發展動力機制以及價值理念、程序建設、政策創制等方面,特別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基層民主發展面臨的任務,需要做進一步的深化研究。全過程人民民主產生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其生命力亦在不斷實踐、發展和創新中。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要不斷創新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現方式和實踐方式。
第五,推進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制度設計、體制安排上的探索完善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用制度體系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制度建設是一項重要任務。事實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本身就是一個通過制度建設而不斷完善的過程。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建設,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任務。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總體建設框架中,要通過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在新時代的制度設計與制度創新,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正義,調動人的積極性,推動和確保全過程人民民主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新發展。廣大人民群眾最廣泛的民主參與,是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基本條件。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要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要有完整的參與實踐,通過科學的制度設計和制度創新,才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
第六,進一步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對外傳播
民主是全人類共同價值。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國家制度型構層面的中國特色,是最高層面的“中國故事”,它與“和平發展”“負責任大國”“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一起構成了中國國家形象的風景線。把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國家形象的關鍵詞,加大傳播力度,有利于更好地反映中國國家制度的本質和特色。
國家形象是國家競爭力的重要變量。國家形象輸出通常有三個層面:一是形貌傳播,比如代表性歷史地理、山川形貌等,構成對外提升標識度的基礎性媒介;二是國力傳播,包含綜合國力、制度競爭力、科技創新能力等;三是價值傳播,是以國家制度為核心的制度形態、民族精神、文明傳統等的傳播,它是國家形象傳播的最高層面。
在國家形象體系中,價值傳播的自覺意識最為重要。中國國家形象輸出一方面要通過切實的行為舉措來展現大國擔當,建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認同;另一方面則要通過優化國家制度形象來提升。因此,在對外傳播中更科學地運用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形象符號,突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國家形象傳播主線,有助于中國整體國家形象的塑造。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東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