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系黨支部開展“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系列主題活動
近期,環境學院環境科學系黨支部聯合本科生黨支部、尚實理論學習會、學生會,結合學院專業特色,以“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為主題,以線上和線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開展了系列校園生態文明建設主題活動。
科普植物“身份”,激發專業熱情

環境科學系黨支部的教師黨員在每年的夏季節,都會帶領學生進行校園生態系統的調查分析。教師黨員們通過對植物的“身份”,如名稱、分類以及外表特征如數家珍的介紹,揭開植物神秘的面紗,讓大家對平日里“視而不見”的植物有了全新的了解。此外,教師黨員們還結合專業背景,對每種植物的環境功效進行說明,讓同學們深入學習植物對環境的諸多益處,如植物在光合作用時會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氣,對人體有益;許多植物能吸收有害氣體,如甲醛、二甲苯等,能對粉塵、二氧化硫和臭氧有較強抗性,凈化空氣抗污染的能力強;植物根系有保水、固土的作用,防止水土流失等。在生態系統的調查過程中,師生們一起關注植物的生長狀況,積極交流研討,有的同學還利用互聯網的植物識別功能對植物進一步深入研究,整理并歸納校園植物名稱、學名、環境功能等信息,并結合專業知識對植物的栽培養護提出合理化建議,為綠色校園建設添磚加瓦。
設計植物“名片”,守護綠色校園

為了更好創建綠色生態校園,環境科學系黨支部聯合本科生黨支部,在深入認知植物的基礎上,結合專業知識,為校園內的植物設計了“名片”——以標牌的形式給校園內的植物做標記,“名片”上注明植物的形態特征、品種特性、環境功能和校園分布,讓植物的信息一目了然。為了達到不破壞植物又吸引師生的效果,掛牌的方式也經過精心設計,高大的喬木采取掛牌的設計樣式,用細繩將“名片”懸掛在樹干上;低矮的灌木采取插牌的設計樣式,用金屬桿將“名片”豎立在泥土中。在歷時6個月的植物“名片”掛牌活動中,共計標識了41個品種的植物,設置了75塊植物標牌,達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掛牌結束后,黨支部師生黨員們也自發成立了“標牌維護志愿隊”,后續將對安置好的植物標牌進行定期檢查和持續更新,努力把植物“名片”延伸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建立線上“名錄”,共建生態文明
環境學院環科系黨支部在第48個“6.5世界環境日”來臨之際,還將依托校園網絡平臺繼續開展“響應生態文明建設,共建綠色校園環境”活動,從群落環境因子對植物生長的影響及植物與場地功能結合的角度,對校園的植物環境特征進行分析,建立網上《校園植物名錄志》,發布首批校園常見綠植名錄。校園師生可以通過線上植物資料和圖片對校園的植物花草進行學習,掌握各種植物的作用和功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優勢推廣校園生態知識。支部黨員未來還將進一步完善每類植物的環境數字檔案,以信息化的方式進一步擴大校園生態文明建設的影響力,力求讓全校師生共同參與校園生態文明建設活動中來,以保證“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主題活動具有可持續性和長期的影響力。

環境科學系黨支部未來將會繼續依托專業優勢,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堅持“踐行生態文明,共建綠色校園”主題活動的持續開展,營造創建生態文明校園的良好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