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2018年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中獲得佳績
近日,2018年“知行杯”上海市大學生社會實踐項目大賽決賽落幕。經初賽、復賽、決賽三環節,我校共有6支實踐團隊斬獲多項市級榮譽。其中,紡織學院“第八期援疆實踐團”獲一等獎,人文學院“小腳丫筑夢實踐團”獲二等獎,馬克思主義學院“錦繡中國實踐團”、第十六屆“華英苑”實踐團、化工生物學院“小紅星”新時代國情宣講團、環境學院“冶金工業多污染物綜合治理袋式除塵技術”實踐團獲三等獎。
紡織學院援疆團踐行“科技援疆、產業援疆、智力援疆”理念,吸引了來自全國13所高校的125名本碩博學生“組團援疆”,取得良好經濟、社會效益以及育人效益。實踐團分赴阿拉爾、喀什等11個地(州)市和生產建設兵團開展實踐活動。14支小分隊實踐團深入新疆溢達紡織有限公司、阿拉爾飛龍紡織有限公司等30余家企業,開設《十大紡織進展》《染色原理與服裝配色原則》等36門定制課程,培訓維族和漢族員工6830人次;撰寫和田地區恢復桑蠶業的可行性分析、新疆當地彩棉規模性種植與產業升級等調研報告,得到和田地區經濟貿易委員會、中國彩棉公司等單位的高度認可;并在塔里木大學舉辦紡織服裝專家論壇,助推產學研合作。此外,團隊還開設十余次國情宣講活動,首次融入“文藝輕騎兵”項目,服務當地群眾文藝需求。實踐團先后得到《中國教育報》、人民網、光明網、中國青年網、以及全國高校思政網、團中央學校部等近30家主流媒體報道,持續引起廣泛關注。

(“援疆團”庫車小分隊在工廠調研)
今年是人文學院“小腳丫筑夢”實踐團連續第六年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集聚地開展“優秀傳統文化在青年群體中的傳承與創新”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一行來到“湯顯祖故里”江西省撫州市,面向撫州市民、青年代表、民間戲曲藝人等300余人展開傳承現狀調研;前往文昌里、萬壽宮等地,深度訪談采茶戲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并前往江西省戲劇資源研究中心、市文廣新局等地,訪談專家學者10余位。在掌握基本情況以后,實踐團師生會同江西省戲劇資源研究中心、撫州市文廣新局、東華理工大學部門專家學者深入交流研討,形成了“持續推動戲曲文化進校園”“加強非遺周邊產品設計開發”等多項對策建議,得到了江西省新聞網、撫州市電視臺、撫州頭條等多家媒體報道。

(“小腳丫筑夢”實踐團調研當地采茶戲)
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試點課程,首次開展“錦繡中國”專項社會實踐行動,調研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長三角地區民營紡織企業的發展現狀及轉型升級路徑、策略等。實踐團先后赴江蘇省海門市、浙江省慈溪市、上海市嘉定區等地調研,遍布長三角主要紡織企業聚集地,開展問卷調查和訪談,覆蓋民營紡織企業75家以及企業負責人6人,最終形成了近5萬字的調研報告。從“調整市場布局”“企業轉型升級”“精心做好產品”“強化品牌意識”“注入文化因素”等方面,還撰寫了《“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民營紡織企業“走出去”的路徑分析》學術論文一篇。實踐團得到《慈溪日報》、慈溪新聞網、浙江團省委微信公眾號、青春上海微信公眾號、搜狐網、新浪網等20余次報道或轉載,還與浙江團省委、慈溪市黨政主要領導就紡織產業發展開展座談交流,得到廣泛認可。

(“錦繡中國實踐團”在上海市嘉定區校友奇特企業實驗中心參觀)
第十六屆“華英苑”實踐團以“錦繡井岡山紅色文化服飾創意設計”為實踐主題,將紅色文化融入現代時尚,以文創設計實現“行走的傳承”。實踐調研采用問卷調查、個案訪談的方式進行,覆蓋基地學員及景區游客各500名,訪談采訪博物館講解員、紅色教育專職教師、當地村民等,深入了解當下紅色服飾的市場需求。結合文化衫的文化內涵、傳播價值、經濟成本,制作系列主題文化衫。“錦繡中國夢”34省系列結合各省市文化地標建筑開展設計,“情聚井岡山”系列將當地自然風光、地標建筑,通過藝術處理,形式創新,重現在現代的服飾設計上。“獻禮90周年”系列,以數字“90”為原型,通過鏤空設計,增強時尚感,獻禮“井岡山會師”90周年。團隊獲得人民網、中華網、中國新聞網、未來網、鳳凰網、青春上海等媒體報道達13次。

(實踐團學生設計的“錦繡中國夢”34省系列文化衫樣品)
化工生物學院“小紅星”新時代國情宣講實踐團赴我校對口扶貧單位云南省昭通市鹽津縣開展實踐活動。宣講團響應當地政策號召,開展課程化宣講教育,助力脫貧攻堅,幫助山區學子和百姓群眾拓寬視野、認知國情、了解世界,增加他們對于新時代國情的理解和認識。實踐團分別在黃草村、黃草村愛心學校、廟壩鎮愛心學校、廟壩鎮陽光幼兒園、鹽津縣第一中學和鹽津縣第二中學等地,宣講團累計在當地共開展27場宣講活動,1500多人次聆聽宣講。宣講團與鹽津縣第一中學建立新時代國情宣講基地,共同培育建設國情宣講的示范性實踐育人基地,為鹽津學子成長成才提供智力支持。宣講活動受到鹽津網、鹽津黨建網等媒體多次報道。

(“小紅星”新時代國情宣講實踐團在鹽津縣第一中學開展新時代國情宣講)
環境學院“冶金工業多污染物綜合治理袋式除塵技術實踐團”,以冶金工業多污染物綜合治理袋式除塵技術服務實踐團創新創業項目為技術依托,通過實踐調研,分析冶金行業有害物排及治理最新現狀,了解國內外濾料濾袋技術研究及應用現狀,調研國內外先進除塵器清灰技術最新現狀及冶金企業對該技術的認可度,并與相關企業進行技術交流,探索嘗試根據市場需求實現成果轉化。實踐團先后前往上海袋式除塵器配件有限公司、上海博格工業用布有限公司、貴陽鋁鎂院參觀調研等進行調研和學習。與上海袋式除塵器配件有限公司公司達成聯合開發合作意向。也與貴陽鋁鎂院針對國內外濾料濾技術進行交流并達成聯合開發意向,促進科研項目落地。

(冶金工業多污染物綜合治理袋式除塵技術實踐團
參觀聽取國內先進電磁脈沖技術應用現狀)


